可愛的維修人
發布:2016-02-23 10:02瀏覽:13604
來源:維修公司
作者:趙紹儀
在公交維修公司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上的工作服經常滿是油污,粗糙的老繭爬滿那雙雙有力的大手。2月20日,筆者走進公交維修公司車間,映入眼簾的是車間停放的數輛公交車正在接受維修。而當筆者走進員工休息室時,看到的是整齊的衣柜,各種維修工具有序地擺放在角落。地面并排放著若干副滿是油污的手套,顯然這些手套是被特意放在地上的。
“我們維修工的手套冬天都是濕的,每次維修都要鉆車底下,雪水、雨水很快會浸透手套,不過時間一長就習慣了。”一位工人師傅說。
據車間錢主任介紹,冬季檢修車輛時棉線手套很快會濕透而且變得冰涼,維修工在休息時會脫下冰涼的臟手套,利用休息室的取暖爐給手套“解凍”。
此時室外氣溫已經達到零下10攝氏度,但長時間在室外工作的師傅們沒有一人穿羽絨服。“維修工的工作大多數在車底進行,羽絨服雖然保暖但活動起來并不方便,我們工作時穿衣服以方便、結實耐磨為主。”錢主任說,從學徒到技師,他已經工作了32年。
筆者發現,錢主任的一雙大手已經爬滿老繭,指甲和關節處還殘留著油污。“這手現在和鉗子、扳子差不多,車上的很多螺絲徒手就能擰下來,也挺方便的。不過因為手太糙,都不太好意思跟人握手。”錢主任笑著說。
據介紹,受到工作環境和客觀條件的影響,一天下來,維修工們全身上下都比較臟。而在清洗接觸油污、零配件的雙手時,他們需要用硬毛刷或者刷鍋用的鐵抹布來刷才能將指甲和指縫清洗干凈。
據錢主任介紹,他剛上班時主要修理汽油車,之后公交車輛逐漸被柴油車取代,現在公司的主力車型是以純天然氣為燃料的綠色公交車及純電動車。隨著車輛電氣化程度的不斷增高,維修工的修理技術也需要跟著不斷進步。
“公交車技術越來越先進,我們不但要懂得車輛的機械原理,對氣路和電路也要十分精通。現在我們維修工還必須學會用電腦,因為新能源車上很多設備都是由電腦控制的,我們在檢測車輛、維修設備時也必須通過電腦進行輔助診斷。”錢主任說,“我現在年紀大了,學習使用電腦的速度比年輕人慢,不過有這么多年修車的基礎在,掌握這點兒新技術手段沒什么大問題。”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點在維修車間體現得格外明顯。憑借多年積累下來的實踐經驗,車輛出現的疑難雜癥到了劉長倫師傅手里都能一一化解。”錢主任說,劉長倫等老維修工就是整個車間的財富,他們保證了公交車輛的完好率和出勤率。
據錢主任介紹,維修工從學徒到能夠獨立解決公交車的所有問題,往往需要近十年的時間。由于維修工作比較辛苦,現在能夠堅持從事這一職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最近3年中,他總共帶了6個徒弟,目前已經有兩個徒弟轉行從事其他工作。
“其實我特別愿意帶年輕人,他們頭腦靈活、領悟力強,跟他們在一起研究新車型的檢測和維修方法,自己也能得到很多提高。”錢主任說,他在學習電腦診斷車輛故障方面也得到年輕人的不少幫助。
“從技校畢業就跟著劉師傅學修車,除了跟師傅學了很多技術,老一輩維修工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風也讓我受益匪淺。”進入維修行業4年的李揚說,他希望能夠把劉師傅的一身本領全部學到,也成為車輛維修方面的技術能手。